





1.2投资较大,盈利困难充电桩
在2019年之前,国家未对充电桩行业给予明确的支持政策,充电运营企业盈利困难。由于该行业投资高、周期长,又缺少有效的盈利模式,整个行业前期都处于长期亏损状态,多家企业、退市。但也有部分头部企业逐渐进入投资回收阶段,如特来电在电动汽车行业高速转暖的大背景下,凭借“自建+托管”模式迅速做大公共充电桩规模,凭借高额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多年持续的高比例研发投入,于2018年开始扭亏为盈。
1.3盈利能力有待提升,提升盈利率可
显著缩短投资回报周期充电桩运营商盈利能力较弱已成为行业共识,目前仅很少数充电桩运营商在财务报告中显示开始盈利。公共充电桩的盈利能力取决于单桩利用率和充电服务费两大因素,目前运营商的收入绝大多数来源于服务费的收取,模式较为单一。
目前,为缩短充电时间,业内已经开始研究布局将乘用车充电电压从500V升级到800V,单充电功率从60kW要支持到350kW及以上的大功率直流充电技术。这也就意味着,一辆纯电动乘用车充满电的时间可以从1个小时左右缩短到10-15分钟,进一步接近燃油车的加油体验。从技术层面来看,一个120kW的大功率直流充电桩,若使用15kW充电模块,需要8个并联,但若采用30kW充电模块,只需要4个并联。模块并联的数量越少,模块之间的均流和控制越,充电桩系统的集成度越高,越有成本优势。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在进行这方面的研发。充电桩

截至2021年底,充电设施规模达到261.7万台,换电站1298座,服务着近800万辆新能源汽车。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202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列为七大新基建领域之一,写入工作报告。为了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突破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瓶颈,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国家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助力充电基础设备的建设。2022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