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球土在瓷质砖坯体中的应用
瓷质砖是一种低气孔率产品,优异的机械性能与美学效果使其在90年代以来得以发展。球士在瓷质砖配方中通常占20%左右。的瓷砖用球土应具备以下特性:
①可塑性好,干燥强度高,能提供良好的坯体加工性能;
②泥浆流动性好易解胶,有利于提高球磨效率和降低泥浆含水率;
③瓷化范围宽烧后白度好烧成收缩稳定;
④有机物及可溶性盐含量低(这些物质容易导致缺陷影响质量)此外球土的性能必须长期保持稳定,才能保证使用厂家的产品质量。
球土粒度分布是怎么样的
粒度分布是指天然球土中的颗粒,在给定的连续的不同粒级(以毫米或微米筛孔的网目表示)范围内所占的比例(以百分含量表示)。球土的粒度分布特征对矿石的可选性及工艺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其颗粒大小,对其可塑性、泥浆粘度、离子交换量、成型性能、干燥性能、烧成性能均有很大影响。球土矿都需要进行技术加工处理,是否易于加工到工艺所要求的细度,已成为评价矿石质量的标准之一。各工业部门对不同用途的球土都有具体的粒度和细度要求。如美国对用作涂料的球土要求小于2μm的含量占90—95%,造纸填料小于2μm的占78—80%。
陶瓷工业用球土对球土粒度有什么要求
陶瓷工业是应用球土较早、用量较大的行业。球土在陶瓷中的作用是引入Al2O3,有利于莫来石的生成,提高其化学稳定性和烧结强度,在烧成中球土分解生成莫来石,形成坯体强度的主要框架,可防止制品的变形,使烧成温度变宽,还能使坯体具有一定的白度。同时,球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粘结性、悬浮性和结合能力,赋予瓷泥、瓷釉良好的成形性,使陶瓷泥坯有利于车坯及注浆,便于成形。如用在电线中,可以增加绝缘性,降低其介电损耗。
陶瓷不仅对球土的可塑性、结合性、干燥收缩、干燥强度、烧结收缩、烧结性质、耐火度及烧后白度等有严格要求,而且涉及到化学特性,特别是铁、钛、铜、铬、锰等致色元素的存在,使烧后白度降低,产生斑点。
对球土的粒度要求一般是越细越好,使瓷泥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干燥强度,但对要求快速浇铸、加快注浆速度和脱水速度的浇铸工艺,需提高配料的粒度。此外,球土中高岭石结晶程度的差异,也将明显影响瓷坯的工艺性能,结晶程度好,则可塑性、结合能力就低,干燥收缩小,烧结温度高,其杂质含量也减少;反之,则其可塑性就高,干燥收缩大,烧结温度较低,相应杂质含量也偏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