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球在陶瓷制作中的用处
球土:一种富含有机质的高可塑性粘土,起名于英国。当初在英国开采时,为便于用马车装运,利用其可塑性,把它滚动成粗糙的球,故称之。世界上球土的产地是英国西南部的南Devon、北Devon和Dorset。据研究,上述地区的球土是始新世和渐新世时形成的沉积矿床(二次粘土矿床)。主要由无序高岭土组成,并有石英、云母等矿物伴生,有机质的含量高达15%。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Al2O3、H2O、C、H2及少量的Fe2O3、TiO2、Na2O、K2O。颜色多种多样,以黑色、灰色为主。焙烧后,随杂质含量不同呈白、黄、赭色等,质软、粘性大,是陶瓷工业中的重要结合粘土。
据矿物成分,球土实质上是高岭土的特殊种属,因为它有的用途,因此在欧美陶瓷工业中把它称为一种具特殊性质的粘土术语。球土在成分和物理性质上与我国所产的木节土和部分耐火粘土(软质)相似,而我国湖南洪江产于花岗岩中的白色球状高岭土,则不属这种俗称"球土"的范畴。
影响球土白度因素:
通常情况下,球土的V,Cr,Cu,Mn等等元素含量很少,对于白度影响不大。铁、钛的矿物成分与含量才是影响球土白度的主因,铁矿表现形式包括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金红石,绿泥石等等。它们的存在,不仅仅会影响到球土的自然白度,同时还影响其煅烧白度,使得瓷器出现与熔剧不一。球土中的铁杂质不仅影响陶瓷产品煅烧后的颜色,还严重影响陶瓷制品的介质导电性能与化学稳定性,因而球土当中铁杂质去除对球土的更好使用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球土表面改性效果的评价方法!
沉浮法:沉浮法是较为简单的一种评价球土改性效果的方法,未改性的球土表面亲水疏油,在水中会自动下沉,经过改性后的球土表面性质发生变化,变为亲油疏水,受到水中强大的表面张力上浮,改性效果不同则沉浮情况也不同,可以借此来评价球土的改性效果。
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将改性球土放入水中观察,从水面上快速下沉的改性效果差,在水面上静置的改性效果居中,随意搅拌也不下沉的改性。
活化指数法:活化指数法与沉浮法原理类似,指漂浮在水面上的球土占球土样品总质量的百分数,一般用H表示,H值为0~1,H值越大说明改性效果越好。
红外光谱分析:采用红外光谱对未经改性的球土和经过改性后的球土进行对比分析,改性球土在红外谱图上存在着改性剂的吸收峰,原因是改性剂与球土发生了偶联作用,偶联剂与球土以新的接枝物的形式共同存在,球土转变为表面改性的产物,表面性质较之前出现差异,通过这种差异,就可以评价球土的表面改性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