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炭土的物理特性
改良土壤结构,提高通透性和可耕性。基质中丰富的有机质含量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提高土壤含水量,减少养分运输的阻力,促进营养物质向根际转移。
减少土壤板结和土壤流失。
根际基质的保水性、透气性、保温性、保肥性等为根系生长提供理想环境,能够刺激根系生长,提系穿透性。
性能稳定,提高养分利用率。
无毒无味,有机质会缓慢自然分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质轻,只有一般土壤的1/2-1/4,容易搬运,降低劳动强度。
泥炭土的三种质地类型
泥炭土的三种质地类型泥炭土根据其质地、可塑性和砂质的质量分数分为三种类型:1、硬质泥炭土:质硬,无可塑性,粉碎细磨后具可塑性。2、软质泥炭土:质软,可塑性较强,砂质质量分数<50%;3、砂质泥炭土:质松软,可塑性较弱,砂质质量分数>50%性状:多无光泽,质纯时颜白细腻,如含杂质时可带有灰、黄、褐等色。外观依成因不同可呈松散的土块状及致密状态岩块状。密度:2.54-2.60g/cm3。熔点:约1785℃。具有可塑性,湿土能塑成各种形状而不致破碎,并能长期保持不变。
泥炭土的亮度亮度是与白度类似的工艺性质,相当于4570(埃)波长光照射下的白度。 泥炭土的颜色主要与其所含的金属氧化物或有机质有关。一般含Fe2O3呈玫瑰红、褐黄色;含Fe2+呈淡蓝、淡绿色;含MnO2呈淡褐色;含有机质则呈淡黄、灰、青、黑等色。这些杂质存在,降低了泥炭土的自然白度,其中铁、钛矿物还会影响煅烧白度,使瓷器出现或熔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