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少数菌落转移到纤维素滤膜上
(1) 在含有选择性的琼脂平板上放一张纤维素滤膜。
(2) 用无菌牙签将各个菌落先转移至滤膜上,再转移至含有选择性但未放滤膜的琼脂主平板上。应按一定的格子进行划线接种(或打点)。每菌落应分别划线于两个平板的相同位置上。后,在滤膜和主平板上同时划一个含有非重组质粒的菌落。
(3) 倒置平板,于37℃培养至划线的细菌菌落生长到0.5-1.0mm的宽度。
(4) 用已装防水黑色绘图墨水的针头穿透滤膜直至琼脂,tunel技术服务,在3个以上的不对称位置作标记。在主平板大致相同的位置上也作上标记。
(5) 用Parafilm膜封好主平板,倒置贮放于4℃,直至获得杂交反应的结果。
(6) 裂解细菌,按本段下面所述方法,使释放的DNA结合于纤维素滤膜。
分子病理学在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水平上,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技术及方法研究疾病发生L发展的过程,从而为传统的病理学注入了生机。在如今的临床病理诊断过程中,运用核酸原位杂交、PCR技术、免1疫荧光、免1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能够更加深化对疾病的本质认识,对于肿1瘤的诊断和治1疗也有着临床的指导意义。分子病理学诊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肿1瘤易感基因的检测,对于肿1瘤高危人群的筛检具有实用价值,如检测GSTπ基因以判定个体暴露于致癌物是的致癌危险性。2、肿1瘤相关病毒的检测,如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标本中HPV、EBER等病毒。

染色体发现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染色体检测被广泛用于动、植物及人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随着染色体分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染色体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大,特别是用于肿1瘤分子诊断。肿1瘤细胞的染色体变化是一非常普遍的现象,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在肿1瘤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方面,原发性的染色体变化与引起肿1瘤的直接原因有关,肿1瘤细胞中可以发现各种形式的染色体畸变,如缺失、重复、易位、重排、单体断裂及核内复1制等;继发性变化主要是肿1瘤细胞核型的改变。染色体的检测对于肿1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判别等方面都重要意义。染色体的检测方法进展很快,检测的精1确率也不断提高,

tunel技术服务-科锐诺(推荐商家)由武汉科锐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武汉科锐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力不俗,信誉可靠,在湖北 武汉 的技术合作等行业积累了大批忠诚的客户。科锐诺带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不断的完善创新理念和您携手步入辉煌,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