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32 P标记的双链DNA探针于100℃加热5分钟,迅速置于冰浴中。单链探针不必变性。将探针加到杂交袋中杂交过夜。杂交期间,盛滤膜的容器应盖严,以防液体蒸发。
杂交结束后,去除杂交液,荧光原位杂交,立即于室温把滤膜放入大体积(300-500ml)的2×SSC和0.1% SDS溶液中,轻轻振摇5分钟,并将滤膜至少翻转一次。重复洗 一次,同时应避免膜干涸。
68℃用300-500ml 1×SSC和0.1% SDS溶液洗膜两次,每次1-1.5小时。此时已可进行自显影。如背景很高或实验要求严格的洗膜条件,可用300-500ml 0.2×SSC和0.1% SDS的溶液于68℃将滤膜浸泡60分钟。
杂交 (1) 盛有2×SSC的塑料盘同,将干烤的滤膜飘浮在液面上,浸湿5分钟。(2) 将滤膜转到200ml预洗液的玻璃皿中。滤膜何叠在一起,放于溶液中。用保鲜膜盖住玻璃皿,放到位于培养箱内的旋转平台上。于50℃处理30分钟。在这一步及以后的所有步骤中,应缓缓摇动滤膜,防止它们粘在一起。(3) 用泡过预洗液的吸水棉纸轻轻地从膜表面拭去细菌碎片,以降低杂交背景而不影响阳性杂交信号的强度和清晰度。(4) 将滤膜转到盛有150ml预杂交液的玻璃中,在适宜温度(即在水溶液中杂交时用68℃,而在50%甲酰胺中杂交时用42℃)下,预杂交1-2小时。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性分子细胞遗传技术,以荧光标记取代同位素标记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原位杂交方法,探针首先与某种介导分子(reporter molecule)结合,杂交后再通过细胞化学过程连接上荧光染料.FISH的基本原理是将DNA(或RNA)探针用特殊的核苷酸分子标记,然后将探针直接杂交到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再用与荧光素分子偶联的单与探针分子特异性结合来检测DNA序列在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的定性、定位、相对定量分析.FISH具有安全、快速、灵敏度高、探针能长期保存、能同时显示多种颜色等优点,不但能显示中期分裂相,还能显示于间期核.同时在荧光原位杂交基础上又发展了多彩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染色质纤维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武汉贝科新肽公司由武汉贝科新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武汉贝科新肽科技有限公司实力不俗,信誉可靠,在湖北 武汉 的化学试剂等行业积累了大批忠诚的客户。贝科新肽带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不断的完善创新理念和您携手步入辉煌,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