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桨式和涡轮式搅拌器传热系数关联式
早的搅拌罐传热关联式是由Chilton于1944年提出的,对于使用单层平桨、并有碟形封头的圆筒形搅拌罐,其被搅拌液体对罐壁和内冷盘管的表面传热系数关联式分别如下:
以后许多研究者改变搅拌器的形状和相对尺寸进行传热研究,提出了很多搅拌罐传热关联式,由于一个关联式只对应于一个几何构形,这些关联式不便使用。
20世纪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日本的水科笃郎和永田进治等提出了包含多种桨型和多个尺寸参数的统一关联式,如永田对于桨式和涡轮式两种叶轮,且罐内有挡板而无内冷管的情况,并Re大于100。得如下关联式:
对于罐内无挡板而有内冷盘管的情况,则物料对罐壁的表面传热系数关联式为:
当除去内冷管时,则须将上式的系数由0.51改成0.54。产生这6%的差别是由于内冷盘管的遮蔽效应。
永田也得出在Re>200,立式搅拌器,2 上式中包含了叶轮的多个几何参数,如叶径6、罐径D、叶轮离罐底度c、叶片倾角、叶片数孔。和液高等,大大拓宽了公式的适用范围。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佐野雄二等对于桨式、涡轮式叶轮在湍流域的场合,进一步建立了罐内液体的单位质量搅拌功率ε与液体对罐壁和内玲管壁的表面传热系数的联系,得到了适用性广、且形式更简单的关联式: 式中,为被搅液对夹套的表面传热系数.W/(㎡.K);c为被搅液对内冷管壁的表面传热系数.W/(㎡.K);dc为内冷管外径.m;ε为单位质量被搅液消耗的搅拌功率,W/kg;v为被搅液运动黏度.㎡/s。 式(5- 17)计算物件时须以流体的本体温度和壁温的算术平均值作定性温度。 锚式搅拌器 锚式搅拌器结构简单,如图5-7所示。它适用于黏度在1Pa.s以下的流体搅拌,当流体黏度在1~10Pa.s时,可在锚式搅拌器中间加一横桨叶,即为框式搅拌器,以增加容器中部的混合。锚式搅拌器的一般参数为:桨叶直径d与容器内直径D之比为0. 9~0. 98,叶端速度为1~5m/s。锚式或框式搅拌器的混合效果并不理想,只适用于对混合要求不太高的场合。由于锚式搅拌器在容器壁附近流速比其他搅拌器大,能得到较大的表面传热系数,故常用于传热、晶析操作。也常用于搅拌高浓度淤浆和沉降性淤浆。当搅拌黏度大于10Pa.s的流体时,应采用螺带式或螺杆式搅拌器。 锚式、框式叶轮机械搅拌器属于同一类,这些叶轮的桨径对罐径之比d/D较大,搪瓷搅拌器,机械搅拌器通常在低速下运行,在搅拌低黏度液体时不产生大的剪切力,因此它不适用于液-液和气-液分散,另一方面,这些叶轮在罐内移动的流量大,水平回转流占支配地位,不具有良好的混合均一性,然而在罐壁附近的流速比其他叶轮大。能得到大的传热膜系数,故常用于传热,晶析操作。另外,由于其叶径较大,且与罐底贴近,也常用它来搅拌高浓度淤浆和沉降性淤浆。还有它也常用于高黏度流体的搅拌,然而随流体黏度的,罐内的流动减少,由传动装置传入的能量作为叶轮和流体的摩擦(剪切)消耗掉的比例增大。从搅拌效果看,在叶片近旁有液体的交换,而在轴附近则存在几乎不起搅拌作用的部分,使用如图2-12的变形框式叶轮,可使情况改善,然而仍不能全部解决问题。要使高黏度流体完全流动非要用螺带式叶轮机械搅拌器那样具有强制液体进行挤出流动的叶轮。 螺带要用支撑拉杆固定在搅拌轴上,一般每个螺距内要在螺带上焊上2—3根拉杆。拉杆的里端制成半圆状的轴环,轴环方面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轴肩,不过轴肩的价格肯定是要比轴环高一些,用螺杆夹紧在搅拌轴上。为了可靠地传递扭矩,在若干轴环上有键与搅拌轴相配,眉山搅拌器,其他轴环上仅有止动螺钉即可(止动螺钉是和拉杆配合使用,顶入式搅拌器,主要是用于控制三板模中的定模座板,并且可在高温环境中精密操作,可使螺带式搅拌器适用于各种环境),如果螺带很长,可分段制造,各段之间再用螺栓连接起来形成一体,典型的螺带式搅拌器结构如图2-62。也有的结构是将很长的螺带分成独立的几段,每段内螺带焊成一体,而各段独立地用拉杆轴环固定在搅拌轴上,各段螺带间并无连接。 螺带式搅拌器的通用尺寸为桨叶宽与罐径比b/D=0.1,螺距与桨径比s/dj=0.5-1.0。当用圆钢制作时,都是用在小的桨径上,如某些引进搅拌器中有的桨径dj=275mm,其圆钢螺带直径10mm;有的桨径dj=425mm,其圆钢螺带直径15mm。
立式搅拌器-眉山搅拌器-中拓鼎承由山东中拓鼎承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提供。山东中拓鼎承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实力不俗,信誉可靠,在山东 淄博 的化工设备等行业积累了大批忠诚的客户。中拓鼎承带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不断的完善创新理念和您携手步入辉煌,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