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理解复杂生理过程:细胞内的各种生理过程是由不同亚细胞位置的蛋白质协同作用完成的。亚细胞定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复杂生理过程的机制。</p><p>设计靶标:许多的作用靶点是特定亚细胞位置的蛋白质。准确确定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可以为设计提供有价值的靶标信息。<br /><br/><img src='https://img301.dns4.cn/pic1/352388/p3/20231012084122_7991_zs.jpg' /> </p><p><br /></p><p>亚细胞定位的研究方法:</p><p>融合报告基因定位法:将待研究的蛋白质与报告基因融合,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通过观察报告基因的表达位置来确定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常用的报告基因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等。</p><p>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法:利用特异性与蛋白质结合,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蛋白质在细胞内的位置。</p><p>蛋白质组学定位技术:通过对细胞内不同亚细胞组分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和鉴定,确定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p><p>共分离标记酶辅助定位法:利用与特定亚细胞结构相关的标记酶,通过共分离实验确定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p><p>生物信息学预测:基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等信息,利用计算机算法预测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p><p><br /></p><div id='div_zsDIV'></div> <br /><p>为什么不先对基因做预测,在预测的结果上直接做共定位?</p><p>不同的预测网站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同一个基因在不同的预测网站也可能得出不同的定位结果。另外所有的结果都应是基于实验得到的,对于不清楚可能定位在哪里的基因,一般推荐先做普通定位,根据普通定位的结果再决定做哪种细胞器的共定位。</p><p>适用于什么实验场景?</p><p>(1)基因功能研究,文章里总少不了这一项。</p><p>(2)研究蛋白相互作用,与酵母双杂实验结果相互验证。<br /><br /><br/><img src='https://img301.dns4.cn/pic1/352388/p3/20231012084122_7991_zs.jpg' /></p><br /><p>构建亚细胞定位载体时,GFP融合位置为什么有N端、C端之分?</p><p>若序列中存在信号肽,则构建载体时需避开这一端来融合荧光蛋白。需注意不同的融合方式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定位结果,例如融合在荧光蛋白N端的目标蛋白一般无法得到过氧化物酶体的定位结果;融合在荧光蛋白C端的目标蛋白一般无法得到线粒体、质体的定位结果。</p><br /><br /><br/><img src='https://img301.dns4.cn/pic1/352388/p3/20231012084133_3616_zs.jpg' /><br /><p><br /></p><p>为什么不同的受体材料有时得到的定位结果不一样?</p><p>不同物种的细胞在翻译表达基因时,其表达模式和影响因子不同。受物种差异的影响,同一个载体在不同的受体材料中表达的位置可能不同,因此建议实验时尽可能选用与目的基因来源相近的受体材料进行表达。</p><p><br /></p> <br />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武汉贝科新肽由武汉贝科新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武汉贝科新肽是武汉贝科新肽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新升级推出的,以上图片仅供参考,请您拨打本页面或图片上的联系电话,索取联系人: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