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来其从技术上的发展趋势、加工精度的增强及生成冷冻机油的应用,促使螺杆机的运行效率变得越来越高,其COP值也贴近于离心脱水机组。尽管其关键涉及到的方面是适中冷量的范围,但正有向大、小2个冷量拓宽的迈向,乃至有替代一部分活塞机的冷冻机组的发展趋势。
对于螺杆机的结构特征和运行特点在这里也也不详细描述了,贴好多个图大伙儿参照或者翻下课本这类的吧。现阶段,广州制冷机组,螺杆式制冷机可完成在10%~100%间的冷量无级调整,其单机版容积一般是在150kW~1400kW的场所中应用。但从合理性视角考虑,让其运行在50%的负荷以上是经济实惠的。因此,从这种视角看来,在挑选螺杆机的单机版容积和数量时就应当尽可能确保制冷机组的运行時间多一点是在其50%以上负荷情况点。
目前我国的制冷市场第二种情况非常普遍。“很多企业依旧延续了手工作坊的模式,技术不专业、质量无保证、服务不及时等问题比比皆是。”“诚信缺失导致假的品牌压缩机情况严重,客户有可能只认识单个配件的商标,可组合在机组里,风冷式制冷机组厂家,谁知道用的是什么?”偷换概念更甚,有用低温机组拉高温环境,把压缩机搞小一号,冷凝器搞大一号就可以;还有偷换冷凝器面积的;甚至有人连底座也不放过,有厚薄之分。此外,制冷机组价格报价,并联机组花样更多。”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制冷机组国家早已有相关规定,水制冷机组,那为何还会频频发生这样的乱象呢?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制冷机组相关配件定义模糊,应用领域又多是非标项目,比如蔬菜瓜果、农牧渔对配置的冷库效果要求不一,无法用统一标准来组装。”
如何选择和配置中央制冷机组呢?
谈下个人的观点:首先是要确定机组总容量,这里面需考虑机组实际的运行工况和设计工况偏离后所造成的冷量不足问题。一般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对机组要求的制冷量增加不超过10%的比例。
其次就是机组类型的选择,一般首要考虑的是各机组本身的适用冷量范围和调节能力,电力为驱动型的机组。对于需要同时冷、热负荷,且夏冬季冷、热负荷相差不大的地区在综合比较后可以选热泵机组。
再次就是机组的搭配和台数的选择,之前也了解到,一般来说一个项目在一年的绝大部分运作时间里,中央制冷机组都是工作在部分负荷状态下,因此确定机组时考虑机组的部分负荷运行性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一般无论项目规模再小也不建议只设置1台制冷机组,中小规模宜至少选用2台机组,较大规模可选用3台,特大规模选用3台以上。在项目规模较大,当选用到3台及以上数量机组,且选用的机组中有大型机组时,可考虑其中至少1台机组选用小负荷机组。因为无论是离心机还是螺杆机,让大机组去带小负荷时是很不经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