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尾榛鸡(学名:Bonasa sewerzowi)为中国特有品种,只产于中国甘肃、青海、四川等地。主要以柳、榛的鳞芽、叶和云杉种子以及其他植物的花、花序、叶、嫩枝梢为食。亦捕食小毛虫、伪步行虫、金花虫等。分布区狭窄,加上人为和天敌的破坏,数量日少,处于濒危状态。
野外鉴别特征:中型鸟类,体长31~38厘米,大小和榛鸡相似。上体栗色,具显著的黑色横斑;颏、喉黑色,周边围有白边;胸栗色,向后近白色;各羽均具黑色横斑,外侧尾羽黑褐色,具若干白色横斑和端斑。
相似种花尾榛鸡外形、大小与斑尾榛鸡均很相似,野外难以分辨。但二者分布区域不同;另外,花尾榛鸡腹栗白色而具黑色圆弧形斑点,外侧尾羽灰褐色而杂有黑褐色虫蠹斑,斑尾榛鸡腹栗褐色而具黑色横斑,外侧尾羽黑褐色而具狭形白色横斑,外部形态也不相同。
普氏原羚(学名:Procapra przewalskii):是牛科、原羚属的动物。体长大约为110厘米左右,肩高约50厘米,雄羚长有一对具有环棱的黑色硬角,角尖相向内弯,角长约30厘米,角的下半段粗壮,近角尖处显著内弯而稍向上,末端形成相对钩曲,这点与朝内后方弯曲的黄羊角不同。嘴唇黑色,颌下白色。全身黄褐色,臀斑白色。夏毛短而光亮,呈沙黄并略带楮石色,秋末换毛,冬季毛色较浅,略呈棕黄色或乳白色,
栖息于山间平盆地和湖周半荒漠地带,以数头或数十头为群,冬季往往结成大群。以莎草科、禾本科及其他沙生植物为食。曾经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及青海。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及栖息地恶化,该物种的数量下降,分布区范围锐减,仅始于分布在中国青海省,包括青海湖周围,以及天峻县和共和县。
蓝马鸡(学名:Crossoptilon auritum)是珍稀名贵的禽类,羽毛美丽,智能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系统,可作装饰用,头侧绯红,耳羽簇白色、突出于颈部顶上,通体蓝灰色,中央尾羽特长而翘起。尾羽披散下垂如马尾,故名蓝马鸡。
喜欢生活在高山寒冷地区,栖息于海拔较高的2000-3000米的丛密云杉、橡树林内,山柳、腊梅灌木丛间,秋后随着雪线下移,而迁到有水的山谷或开阔的灌丛草原。喜欢10-30只成群地生活在一起,一般多在拂晓开始活动,到树林中间觅食,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边吃边叫,此起彼伏,其声粗而洪亮;中午便隐匿于灌木丛中,很少出来活动,直到傍晚才又活跃起来;夜间结群于枝叶茂盛的树上,它不飞而是跳,由低枝跳到更高的树枝,一直跳到接近顶端的树枝上为止。
智能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系统由广州澳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行路致远,砥砺前行。广州澳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成为与您共赢、共生、共同前行的战略伙伴,更矢志成为安全防护产品项目合作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与您一起飞跃,共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