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物植筋加固施工流程可分为以下步骤:
**1.前期准备**
依据设计图纸确定植筋位置、规格及深度,清理基层表面,凿除松散混凝土并打磨平整。检查原结构钢筋分布,植筋加固工程多少钱,避免钻孔时损伤原有钢筋,必要时使用钢筋探测仪辅助定位。
**2.定位放线**
按图纸要求弹线标记钻孔位置,误差控制在±3mm以内,相邻植筋间距需满足规范要求(通常不小于4倍钢筋直径)。
**3.钻孔**
使用电锤或水钻成孔,孔径为钢筋直径+4~8mm,深度需满足设计锚固长度(一般为15~20倍钢筋直径)。孔道应垂直于结构面,倾斜度偏差≤2°。
**4.清孔**
采用气泵或毛刷清除孔内粉尘,必要时用擦拭孔壁,确保无油污、碎屑残留。清孔后需及时封闭孔口,防止二次污染。
**5.注胶植筋**
将植筋胶(需符合胶标准)注入孔内至2/3深度,缓慢旋转插入钢筋至设计位置,确保胶体饱满无气泡。溢出的胶液需及时刮除,胶体固化前严禁扰动钢筋。
**6.固化养护**
环境温度25℃时,固化时间不少于24小时;低于5℃需延长养护时间或采取升温措施。固化期间禁止施加载荷。
**7.检测验收**
按规范进行拉拔试验,抽检比例≥1‰且不少于3根,抗拉强度需满足设计值。检测合格后对外露钢筋进行防锈处理。
**8.后续施工**
植筋段与新增结构(如混凝土梁、板)可靠连接,浇筑前需复核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
**注意事项**:需选用低毒环保胶粘剂,施工人员佩戴防护装备;钻孔遇钢筋应调整孔位并报设计确认。全过程需留存影像及检测记录,确保可追溯性。

加固植筋工程技术解析
植筋加固是建筑结构加固中广泛应用的锚固技术,通过植入钢筋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和连接性能,适用于梁柱节点加固、新增构件连接等场景。
一、工艺流程
1.定位放线:依据设计图纸定位,误差控制在±3mm内。
2.钻孔施工:采用电锤钻头,孔径应比钢筋直径大4-6mm(如Φ12钢筋需Φ16孔),孔深需达到15-20倍钢筋直径。
3.清孔处理:使用压缩空气清孔3次以上,孔壁粉尘残留量需<1mm,湿度控制≤6%。
4.注胶植筋:采用压力注胶器注入植筋胶,注胶量需达到孔体积的2/3,缓慢旋转植入钢筋至设计深度。
5固化养护:胶常温固化需≥24小时,B级胶需≥48小时,固化期间禁止扰动。
二、关键控制点
1.材料选择:优先选用改性环氧类胶,抗拉强度≥18MPa,弹性模量≥1500MPa。
2.钻孔参数:垂直度偏差≤2°,孔位偏差≤5mm,孔壁完整度检测采用内窥镜。
3.植筋深度: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要求,C30混凝土中Φ20钢筋植入深度≥350mm。
4.质量检测:固化后需进行非破损拉拔试验,检测值应≥设计值的1.3倍。
三、注意事项
1.避开原结构主筋,钻孔遇钢筋应立即调整孔位
2.冬季施工需采用低温固化型胶粘剂(5-15℃适用)
3.植筋后24小时内环境温度应保持5-35℃
4.重要结构部位需增加20%的随机抽检数量
植筋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结构安全,施工过程应严格执行《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议委托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拉拔试验,确保锚固力满足设计要求。

梁植筋加固技术解析
梁植筋加固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结构补强技术,通过在混凝土梁中植入钢筋增强其抗弯、抗剪能力,适用于承载力不足或结构损伤的修复。
施工流程:
1.定位钻孔:根据设计图纸定位,使用钻头钻孔,孔径通常为钢筋直径的1.2-1.5倍。
2.清孔处理:采用高压气泵与钢刷清除孔内粉尘,确保胶体粘结强度。
3.注胶植筋:注入高强环氧植筋胶至孔深2/3处,将除锈后的钢筋旋转插入,胶体溢出为合格标准。
4.固化养护:静置固化24-48小时,期间严禁扰动,环境温度低于5℃需延长养护时间。
技术优势:
?承载力提升显著,单根Φ20钢筋抗拔力可达150kN以上
?对原结构损伤小,无需大面积开凿
?可灵活调整植入角度,适应复杂节点加固
?耐久性优异,环氧胶体耐酸碱、抗老化性能突出
应用场景:
①老旧建筑功能改造(如商场改宾馆)
②梁体开裂、钢筋锈蚀等病害修复
③后结构抗震加固
④工业厂房荷载升级改造
质量控制要点:
-钻孔深度须大于15d(d为钢筋直径)
-胶体抗压强度应≥60MPa,现场做拉拔试验
-植筋间距≥5d,边距≥3d
-潮湿环境需采用水下植筋胶
该技术相比外包钢加固方案可节省30%造价,且能保持建筑空间完整性,已成为GB50367《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推荐工法。实际工程中需结合结构检测数据,由机构进行专项设计以确保加固效果。
植筋加固工程多少钱-安徽中忻|严格品控(图)由安徽中忻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安徽中忻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昌河大厦803。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拼博和发展,目前安徽中忻在工程施工中享有良好的声誉。安徽中忻取得全网商盟认证,标志着我们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安徽中忻全体员工愿与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