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坡防落石冲击防护策略体系
边坡防护工程中应对落石冲击需构建"预防-拦截-缓冲"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边坡支护工程,重点从以下方面实施:
1.主动防护体系
采用GPS2型主动防护网系统,通过预应力钢绳锚杆将高强度钢丝网锚固于坡面。网孔规格通常选用50×50mm,抗拉强度不低于1770MPa。结合坡面清危作业清除危岩体后,对裂隙发育区实施压力注浆加固,注浆孔深度应穿透潜在滑裂面1.5m以上。配套设置截水沟和排水孔,控制孔隙水压上升。
2.被动拦截设施
在坡脚设置RX-050型环形网被动防护系统,立柱间距10m,高度4-6m。系统设计应满足50kJ-500kJ能量等级要求,选用热镀锌+覆塑双重防腐处理构件。缓冲区内布置柔性拦石栅栏,采用H型钢立柱配合钢绳网格,设置30°仰角以增强能量耗散效果。
3.结构补强措施
针对特大危岩体实施预应力锚索加固,采用1860级钢绞线,锚固段长度按10m设计,张拉锁定值取设计荷载的110%。结合重力式挡墙设置,墙背设置500mm厚级配碎石缓冲层,墙体设置Φ100mm泄水孔,纵向间距2m呈梅花形布置。
4.智能监测系统
布设北斗位移监测站,采样频率≥1Hz,精度达毫米级。安装加速度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岩体震动特征。通过物联网平台建立三维力学模型,实现风险预警与防护结构性能动态评估。
工程实施需结合地质雷达探测结果,采用倾斜摄影建立三维地质模型。防护体系设计应满足50年重现期标准,综合防护效率不低于95%。定期维护周期不超过6个月,重点检查锚固件腐蚀状况和结构变形量。

边坡支护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边坡支护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一、前期勘察与设计
1.必须开展详细地质勘察,明确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地下水分布及边坡潜在滑动面位置,严禁仅凭经验估算。
2.支护方案需结合边坡高度、坡度、周边环境(建筑物/管线)进行多方案比选,优先采用生态护坡技术,执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要求。
3.实施动态设计机制,根据开挖后的实际地质情况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特别关注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区域。
二、施工过程控制要点
1.严格遵循"分层开挖、随挖随支"原则,单级开挖高度不宜超过3m,东莞边坡支护施工多少钱一米,禁止超挖或掏挖。采用机械开挖时应预留200-300mm人工修坡层。
2.锚杆(索)施工须保证成孔垂直度偏差≤2%,注浆压力控制在0.5-1.5MPa,24h后进行拉拔试验验证锚固力。
3.混凝土喷射作业应分层实施,首层厚度50mm,后续每层80-100mm,总厚度不低于设计要求,回弹率控制在15%以内。
4.排水系统同步施工,设置截水沟、泄水孔(间距2-3m)及反滤层,防止水压积聚引发边坡失稳。
三、质量与安全管控
1.建立三级监测体系:表面位移监测(全站仪)频率每周2次,深部变形监测(测斜仪)每周1次,暴雨后加密监测。
2.材料进场需提供合格证并进行复检,重点把控钢筋抗拉强度(≥400MPa)、混凝土抗压强度(C25以上)。
3.临边防护设置1.2m高定型化栏杆,施工机械距边坡顶缘保持2m安全距离,堆载不超过设计允许值(一般≤20kPa)。
4.编制专项应急预案,配备应急物资,江门边坡支护工程,对开裂宽度>30mm或位移速率>2mm/d的情况立即处理。
四、特殊工况应对
1.雨季施工应提前做好坡面覆盖,设置临时排水沟,暴雨期间停止开挖作业。
2.邻近建筑物施工时,采用微型桩+预应力锚索组合支护,实施24小时自动化监测。
3.高陡岩质边坡优先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锚固段应深入稳定岩层不少于6m。
注:施工全过程应留存影像资料,关键工序执行举牌验收制度,确保质量责任可追溯。

边坡支护工程:松散堆积体边坡预加固设计
松散堆积体边坡因结构松散、胶结性差、自稳能力弱,易受降雨、及工程扰动影响发生滑移或崩塌,其预加固设计需以提升边坡整体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为目标。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地质条件、水文特征及工程需求选择技术方案。
1.**设计要点**
-地质勘察:明确堆积体厚度、物质组成、结构面分布及地下水赋存条件;
-稳定性分析:采用极限平衡法或数值模拟评估不同工况下的安全系数;
-排水系统:设置地表截排水沟+深部盲沟,降低孔隙水压力;
-加固体系:采用"表层防护+深层加固"的组合结构,形成立体防护网络。
2.**常用技术**
-**抗滑桩+锚索体系**:在潜在滑移面设置钢筋混凝土抗滑桩(间距3-5m),中山边坡支护工程,辅以预应力锚索(长度15-30m)形成复合支挡结构;
-**注浆加固**: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水灰比0.8-1.2,压力0.5-1.5MPa)改善坡体力学性能;
-**格构锚杆框架**:表层设置C25混凝土格构(间距2-3m)配合Φ32砂浆锚杆(长度6-12m);
-**柔性防护网**:坡面铺设主动防护网(抗拉强度≥50kN/m)防止表层剥落。
3.**施工控制**
-实施"分级开挖、及时支护"工艺,单级开挖高度不超过3m;
-采用低扰动施工设备,控制振动对松散结构的二次破坏;
-建立自动化监测系统(位移计、测斜仪、土压力盒),实行信息化动态设计。
预加固设计需特别注意地下水动态变化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建议采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通过多方案比选优化结构参数,确保工程经济性与安全性的统一。

江门边坡支护工程-边坡支护工程-环科特种建筑(查看)由广东环科特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行路致远,砥砺前行。广东环科特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致力成为与您共赢、共生、共同前行的战略伙伴,更矢志成为建筑图纸、模型设计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与您一起飞跃,共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