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镀锌加工}是一种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锌层来防止腐蚀的工艺,广泛应用于钢铁构件、管道、五金件等产品的防腐处理。其加工流程可分为多个关键步骤,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镀锌层的质量和附着力。以下是详细的热镀锌加工流程。

前处理阶段:去除工件表面杂质前处理是热镀锌的环节,目的是清除工件表面的油污、铁锈、氧化皮等杂质,确保锌层能均匀附着。
脱脂(除油)工件表面常残留轧制油、防锈油、手印等油污,需通过脱脂处理去除。常用方法:碱性脱脂:将工件浸泡在、碳酸钠等碱性溶液中(温度 60-80℃),利用化学反应分解油脂。溶剂脱脂:对油污较重的工件,先用、煤油等溶剂预清洗,再进行碱性脱脂。要求:脱脂后工件表面无油迹,水膜能均匀覆盖(即 “水膜连续”)。酸洗(除锈)去除工件表面的铁锈、氧化皮及轧制过程中形成的氧化层。常用溶液:15%-20% 的盐酸溶液(或硫酸溶液,需控制温度),通过化学反应将铁锈(Fe?O?)转化为可溶的氯化亚铁(FeCl?)。注意事项:酸洗时间需根据锈蚀程度调整,避免过度酸洗导致工件表面 “过腐蚀”(出现麻点)。酸洗后需立即进入下一步,防止工件二次生锈。水洗酸洗后工件表面残留酸液和杂质,需用流动清水冲洗 2-3 次,确保无酸液残留(避免后续工序中酸液腐蚀锌锅)。助镀(浸锌助镀剂)工件经水洗后,浸泡在助镀剂溶液中(主要成分为氯化锌、氯化铵,浓度 100-200g/L),形成一层均匀的保护膜。作用:防止工件在进入锌锅前氧化生锈。降低锌液表面张力,促进锌层均匀附着。处理后需沥干水分,避免带入锌锅导致锌液飞溅。
与其他金属防护方法相比,热浸镀锌的优势体现在多个维度。在保护特性上,它将物理屏障作用与电化学保护结合。锌合金镀层本身构成坚固的物理屏障,阻挡腐蚀介质与钢铁基体接触;同时,由于锌的电极电位低于铁,在腐蚀环境中锌会优先被腐蚀,发挥电化学保护作用,双重防护大大提升了钢铁制品的抗腐蚀能力。在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方面,热浸镀锌形成的镀层通过铁锌扩散实现冶金结合,结合强度远高于许多其他防护镀层,能承受一定的机械冲击、弯曲等外力作用而不易脱落。
热镀锌工艺的优缺点
优点
耐腐蚀性强:锌层形成致密的保护膜,在大气环境中可使钢铁工件寿命延长 15-30 年(恶劣环境下需配合其他防腐措施)。
镀层附着力好:通过热扩散形成的铁 - 锌合金层,使锌层与基体结合牢固,可承受弯曲、冲击等机械作用。
工艺成熟:操作简单,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修复方便:局部损坏的锌层可通过补涂锌漆或局部热镀锌修复。
缺点
能耗较高:需将锌加热至熔融状态(440℃以上),能源消耗较大。
工件变形风险:高温浸锌可能导致薄壁件或复杂结构件产生热变形。
环保问题:前处理中的酸洗废水含酸和重金属,需严格处理;锌锅挥发的锌蒸气和需收集净化。
镀层厚度较厚:一般锌层厚度为 60-100μm,可能影响精密件的尺寸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