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柱粘钢加固工艺流程(约380字)
一、施工准备
1.现场勘察结构损伤,确定加固方案及钢板规格。
2.准备结构胶、膨胀螺栓、打磨机等材料和机具。
二、基层处理
1.混凝土表面处理:
-打磨去除2-3mm表层,露出坚实骨料
-用角磨机刻划交叉纹路(深度2-3mm)
-清洗油污及粉尘
2.钢板处理:
-喷砂除锈至Sa2.5级
-反侧焊接栓钉(间距300-500mm)
-擦拭除油
三、胶粘剂配置
1.按A:B=3:1比例称量
2.机械搅拌3-5分钟至色泽均匀
3.控制适用期(夏季40分钟内用完)
四、钢板粘贴
1.混凝土面与钢板同时涂胶,厚度3-5mm
2.采用加压注胶法,从中间向四周挤压
3.安装临时夹具固定,胶缝厚度控制在2mm内
五、锚固施工
1.按设计要求钻孔(孔径比螺栓大2mm)
2.植入化学锚栓,扭矩值达到30N·m
3.螺栓端头与钢板焊接固定
六、固化养护
1.25℃环境养护72小时
2.养护期间禁止扰动
3.采用红外加热时控制温度≤60℃
七、质量验收
1.空鼓率检测(锤击法检测≤5%)
2.超声波检测粘结密实度
3.防锈处理:涂刷环氧富锌底漆+防火涂料
关键控制点:界面处理质量、胶体饱满度、固化温度控制。施工环境温度宜在5-35℃,湿度≤85%,雨天禁止施工。

梁体粘钢加固技术注意事项(版)
一、前期准备
1.结构评估:需由检测机构对原梁体进行裂缝检测、承载力验算及混凝土碳化深度测定,确认适用粘钢加固方案。
2.材料选型:优先选用Q345B低合金钢板(厚度4-8mm),配套采用JGN-Ⅱ型或德国喜利得RE500等级结构胶,提供完整的材料检测报告。
二、工艺控制要点
1.基面处理:
-混凝土表面需喷砂处理至骨料外露(粗糙度≥3mm)
-钢板采用角磨机打磨出交叉纹路(Sa2.5级清洁度)
-界面处理完成后应保证含水率≤6%
2.粘结施工:
-严格按1:0.3胶体配比称量,搅拌时间≥3分钟
-施胶厚度控制在2-3mm,采用双面涂胶工艺
-植入M12化学锚栓(间距300mm)配合临时夹具加压(≥0.3MPa)
三、质量控制标准
1.空鼓检测:验收时空鼓面积不得超过粘结面的5%(单处≤100cm2)
2.锚固验证:按10%比例进行拉拔试验,拉拔力≥3.5kN
3.防腐处理:环氧富锌底漆(80μm)+云铁中间漆(120μm)+聚氨酯面漆(60μm)
四、特殊工况处理
1.湿作业环境:采用水下环氧树脂胶,增设导流槽排水
2.动态荷载工况:设计时考虑0.7的应力折减系数
3.高温环境:选用耐高温胶体(长期耐温≥80℃)
五、验收与监测
1.竣工后72小时进行载荷试验(加载至设计值的1.15倍)
2.设置长期应变监测点(间距≤2m)
3.每5年进行定期超声波探伤检测
注:施工必须遵循GB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建议由特种工程承包资质单位实施。

框架柱粘钢加固是提高结构承载力的常用方法,需严格遵循技术规范,以下为关键注意事项:
**1.原结构评估与处理**
-加固前需检测混凝土强度(≥C15)、裂缝宽度(≤0.3mm)及钢筋锈蚀情况,严重缺陷需先修复。
-清除柱表面粉刷层至坚实基面,四角打磨成R≥20mm圆角,露筋部位需做防锈处理。
**2.材料控制**
-钢板优先选用Q235B或Q345B,厚度4-8mm,需经喷砂除锈(Sa2.5级)并涂刷防锈底漆。
-结构胶须符合GB50728标准,胶现场拉拔强度≥3.0MPa,保质期内使用。
**3.施工工艺要点**
-采用"先焊接后粘贴"工艺时,焊缝距胶缝应>100mm,避免热影响区重合。
-涂胶厚度2-3mm,加压至0.2-0.3MPa并保持24小时,冬季施工需延长固化时间。
**4.节点处理**
-柱顶/底端钢板应延伸至相邻梁板,采用化学锚栓辅助固定(间距≤300mm)。
-转角部位采用L型包钢,拐角处设置加劲肋,避免应力集中。
**5.质量控制与验收**
-空鼓面积≤5%且单处≤100cm2,超声波检测合格率需达95%以上。
-加固后24h内禁止扰动,7天后进行荷载试验,碳纤维加固粘钢加固,变形量应<L/500。
**6.特殊环境应对**
-湿度>85%时需采取除湿措施,温度低于5℃应使用低温固化胶。
-对可能存在腐蚀的环境,钢板表面需做三布五油防腐处理。
施工完成后应建立定期检查制度,重点关注胶层老化及钢板锈蚀情况,建议每5年进行评估。遵循"强节点、弱构件"原则,确保加固体系与原有结构协同工作。
铜陵碳纤维加固粘钢加固-安徽中忻|经验丰富由安徽中忻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安徽中忻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昌河大厦803。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拼博和发展,目前安徽中忻在工程施工中享有良好的声誉。安徽中忻取得全网商盟认证,标志着我们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安徽中忻全体员工愿与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