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凝土拆除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施工环节,涉及技术选择、安全管控和环保要求,需根据项目特点制定合理方案。
一、常见拆除方法
1.机械拆除:适用于中小型工程,厂房拆除,使用挖掘机搭载液压破碎锤或铲斗直接破碎。、成本低,但振动和噪音较大。
2.拆除:用于大型结构体,通过定向实现解体。需资质团队操作,需计算装药量和起爆顺序。
3.液压劈裂法:采用劈裂机产生高压膨胀力,适合钢筋密集区域,具有低振动、低噪音特点。
4.静力:化学膨胀材料产生裂缝,适用于空间受限场所,无扬尘但耗时较长。
二、安全控制要点
施工前需切断水电气管线,设置警戒区域。操作人员须佩戴防尘口罩、护目镜及安全帽。高空作业需搭设防护平台,前进行结构稳定性评估。破碎过程中实时监测周边建筑位移,采用喷淋降尘措施。
三、设备选择策略
-大型项目:多台破碎锤协同作业搭配抑尘车
-精细拆除:金刚石绳锯/圆盘锯切割
-室内工程:小型电锤配合吸尘设备
四、环保与资源化
建筑垃圾须分类处理,钢筋回收利用率应达95%以上,混凝土碎块可加工为再生骨料。采用移动式破碎筛分设备实现现场资源化,减少运输污染。夜间施工噪音需控制在55分贝以下。
科学规划拆除流程可提升效率30%以上,合理选择工艺能降低综合成本20%-40%。施工方应编制专项方案并通过论证,确保工程安全环保达标。

厂房拆除作业指导手册
一、拆除流程规范
1.前期准备:完成建筑结构安全检测、设备管线排查、危险品清理,制定包含应急预案的施工方案。
2.行政审批:依法办理施工许可证、环保评估、消防备案等法定手续,同步进行周边单位告知。
3.施工阶段:采用"自上而下"分层拆除法,优先拆除非承重构件,使用液压剪、金刚石绳锯等设备,控制粉尘噪音污染。
4.废弃物处置:实施建筑垃圾分类(混凝土类70%、金属类15%、其他15%),通过破碎筛分设备实现90%以上资源化利用。
二、安全管控要点
1.设置双层警戒隔离带(外围30米+作业区10米),配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结构位移。
2.作业人员须持有高空作业证、焊工证等特种资质,每日进行安全交底,穿戴5点式安全带及防坠器。
3.拆除需采用微差起爆技术(精度0.1ms),振动速度控制在2cm/s以内,飞石防护距离≥200米。
三、技术创新应用
1.BIM建模技术:通过三维扫描建立数字孪生模型,优化拆除顺序,碰撞检测准确率提升40%
2.绿色拆除工艺:使用高压水射流混凝土破除技术,粉尘浓度低于5mg/m3,噪声值≤65dB
3.智能装备:部署拆除机器人进行高危区域作业,效率提升3倍,事故率降低80%
四、成本控制策略
1.通过材料回收对冲30%-50%的拆除成本(钢材回收价3000元/吨,混凝土骨料80元/方)
2.采用模块化拆除方案节省15%人工费用,工期缩短20%
3.环保处理费用占比控制在总造价的8%-12%
本手册适用于5000㎡以下工业厂房拆除项目,执行标准符合GB6722《安全规程》及HJ348《拆除施工环境保护技术规范》。建议委托具备一级拆除资质的公司实施,确保项目全周期合规可控。

无损切割拆除技术解析与应用优势
无损切割拆除是现代化建筑拆除领域的重要技术革新,主要通过高精度切割设备在不破坏保留结构的前提下完成拆除作业。该技术采用金刚石锯片、液压绳锯、水射流切割等工具,以机械冷切割方式替代传统或冲击拆除,在桥梁改造、地铁施工、古建修缮等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
技术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控性,切割精度可达毫米级,能实现复杂构件的定向分离;二是安全性突出,作业过程中无振动、无粉尘、无火花,避免对保留结构造成隐性损伤;三是环保效益显著,通过水循环降尘系统和静音设备,将施工噪音控制在65分贝以下。以某地铁站台扩建项目为例,采用金刚石绳锯完成承重墙开孔,切口平整度误差小于2mm,全程未影响相邻轨道正常运营。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城市高架桥局部拆除时保护相邻匝道结构,历史建筑改造中完整保留构件,站性区域的安全解体等。相较于传统拆除方式,无损切割可减少70%以上的建筑垃圾,降低二次加固成本约40%,同时缩短工期20%-30%。
随着BIM建模与智能传感技术的融合应用,无损切割正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施工前通过三维扫描建模制定切割路径,实时监测应力变化确保结构安全,这种精细化施工模式已成为城市更新和绿色建造的重要技术支撑。目前该技术已纳入国家《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标志着其在工程领域的标准化应用进入新阶段。
安徽厂房拆除-安徽中忻|严格品控由安徽中忻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安徽厂房拆除-安徽中忻|严格品控是安徽中忻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新升级推出的,以上图片仅供参考,请您拨打本页面或图片上的联系电话,索取联系人:张先生。